-
崞縣八景之崞山疊翠的來歷
在原平市境內,有一座名山,叫崞山。據(jù)《崞縣縣志》載:“崞山,連峰疊嶂翠,色森森,縣以此山為邑之主山?!边@是一處景致優(yōu)美的地方,過去人們曾將“崞山疊翠”列為崞縣八景一,可人們很少知道它的來歷。傳說在很早以前,這山上有個“崞山神廟”,廟上住著三個和尚,這師徒三人養(yǎng)著一頭毛驢,種幾畝地,維持生活。大和尚與二和尚倚老賣老,凡吃苦的事兒,總讓小和尚去干,喂養(yǎng)小毛驢的活兒,當然是落在小和尚頭上。小和尚每天清晨
-
山西省忻州市原平-五峰山
原平有個五峰山,又稱“小五臺”也是崞縣八景之一地角枕流,五峰山因有五峰而得名。東峰有漱玉泉,南峰有冥府殿,西峰有梵王宮,北峰有水草廟,中峰上的壽寧寺為五臺山壽寧寺的下院,每年農歷四月初八致祭。五峰山山色秀麗,是五臺山麓的余脈,盡管其海拔只有1200多米,與五臺山沒法比擬,但在廣袤的黃土高坡綿綿密密的溝壑簇擁下,依然顯得格外挺拔俊朗。出原白公路,一條長長的黃土路將游人牽引著漸行漸高,步步深入原平市中
-
崞縣八景之陽武流金
陽武流金,是“崞縣八景”之一,也是原平陽武河流域廣大水地人的自豪和驕傲,因而成為一個耀眼的文化地標。“崞縣八景”被歷代文人所青睞,清代崞縣名進士宋志濂的《八景詩》受到后世人的推崇。
-
崞縣八景之土圣晚鐘
土圣寺東約500米的小山崖上,建有一座鐘樓。鐘高1.7米,口徑1.8米,厚3厘米,鐘把高45厘米,總重量4999.5公斤。每當黃昏來臨之際,鐵鐘不擊自鳴,聲音清脆,音傳十數(shù)里,舊志定為崞縣“八景”之一,曰“土圣晚鐘”。
-
崞縣八景之地角枕流
五峰山山色秀麗,風景優(yōu)美,有“小五臺”之美譽,為崞縣八景之一的地角枕流:位于中陽鄉(xiāng)井溝村東。五峰山因有五峰而得名。東峰有漱玉泉,南峰有冥府殿,西峰有梵王宮,北峰有水草廟,中峰上的壽寧寺為五臺山壽寧寺的下院,每年農歷四月初六致祭。
-
崞縣八景之朝元月夜
原平舊稱“崞縣”,而崞縣有八景,其中一景為“朝元夜月”,說的是,閆莊鎮(zhèn)衛(wèi)村元代就建有一道觀,謂“朝元觀”,觀內豎一石碑,其工藝精細,碑面光潔,月夜反光,燦若明鏡,故名“朝元夜月”。
-
崞縣八景之仙洞藏春
蘇龍口鎮(zhèn)南坡村外有一土崖,崖上有洞,洞中土堅,色赤,氣溫。隆冬榻居,春意盎然。南坡村北有一土崖,是崞縣八景之一,據(jù)清版縣誌記載,冰藏于洞久不化,果藏于洞久不腐。
-
“崞縣八景”的來歷
五百多年來,崞縣八景經過歲月滄桑、戰(zhàn)爭摧殘、文革破壞,其中的崞山疊翠、朝元夜月已不復存在,地角枕流也已經斷流,石神瀑布大不如前,只有天涯石鼓、陽武流金、土圣晚鐘、仙洞藏春依舊風韻猶存。其實,崞縣八景,每一個景點,都來頭不小,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故事。